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陳晨俣, 張麗君
    摘要 (256) RichHTML (429) PDF全文 (379)

    在社交媒體傳播影響下的城市近郊鄉村旅遊景觀發生了嬗變,符號消費搆成了旅遊開發、消費的新範式。本文利用質性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符號學方法,結合具體案例成都三聖鄉人工景觀“藝家樂”,通過社交媒體圖像數據分析了城市近郊鄉村旅遊景觀的現狀及其符號意義。最後根據現狀進行了全球化悖論、符號化危機的反思,並提出多元價值創造、社群文化建立的優化建議,爲鄉村可持續發展提出思考。

  • 於志斌
    摘要 (214) RichHTML (296) PDF全文 (374)
  • 羅瑩
    摘要 (238) RichHTML (100) PDF全文 (352)

    本文以呼倫貝爾地區鄂温克民族鄉的馴鹿文化進行研究,並闡述文化創意産品設計的概念以及來源,針對現有市場上馴鹿文創産品設計進行調研,總結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鄂温克族馴鹿文化文創産品創新設計研究方案,給後續民族文創産品設計研究提供參考。

  • 吴茜茜, 周武忠
    摘要 (236) RichHTML (111) PDF全文 (351)

    蓮荷古典意象豐盈,比德於蓮,以蓮抒情、喻德、明志,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蓮荷文化。“五星聖蓮”的命名與培育圍遶周敦頤先生的理學思想、廉政理念及卓越成就,是對傳統蓮荷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通過觀察、采集“五星聖蓮”的生長數據與特性,提取、整合文化内涵,采用擬人化的設計手法進行文創轉换,將“聖蓮五君子”的形象運用到文創産品的設計與推廣中,文旅融合,助推蓮荷文化的發展。

  • 徐媛媛, 王曉雯
    摘要 (226) RichHTML (112) PDF全文 (351)
  • 周光杰
    摘要 (217) RichHTML (88) PDF全文 (349)

    以鄉村文化振興爲目的,從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想出發,適宜鄉村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策略需要結合在地鄉土檏素觀,即村民所依賴的鄉村環境生態和長期以往的文化觀念、行爲特徵,進而以此引導的針對性的設計方式,而非對城市設計模式的生搬硬套。研究以川西一村莊爲案例,通過對其鄉土檏素觀做剖析,分析人口結構問題,結合現代鄉村生活和發展環境,發現當前鄉村設計發展中的欠缺點。從根植於鄉村的檏素觀對設計介入鄉村發展提供思考,從設計的角度推動鄉村設計可持續發展,協助新時代鄉村文化振興。

  • 唐彩玲, 劉玉
    摘要 (339) RichHTML (436) PDF全文 (348)

    文章深入分析了位於雲南怒江大峽谷旅遊核心區的丙中洛重丁村鄉村旅遊發展的資源條件和市場條件,提出重丁村鄉村旅遊空間劃分爲生産空間區域、生活空間區域和自然保育空間區域。根據功能分區設計三項生態旅遊産品,即以“深入民間”爲主題的生活空間系列旅遊産品,以“體味勞作”爲主題的生産空間系列旅遊産品和以“游走自然”爲主題的自然保育空間系列産品,並提出鄉村旅遊産品開發的保障機制。

  • 張欣宇
    摘要 (216) RichHTML (111) PDF全文 (348)

    發展好鄉村休閒遊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2020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山”理論的十五週年,踐行“緑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積極探索鄉村休閒遊的創新發展路徑至關重要。動漫作爲創意産業中最爲活躍的組成部分之一,在融合旅遊資源、助力鄉村旅遊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提昇方面表現出突出的作用。鄉村休閒遊絶不僅僅是種植、采摘和品嚐,這些1.0版本的農業旅遊場景亟待進化。動漫設計可以賦予鄉村休閒遊更多妙趣和甜美的氛圍,也可以賦予鄉村休閒遊更多文化内涵。而地方高校作爲動漫設計人才培養的主要機構,應當結合本地區的區域特色、産業特點和學校優勢,以地區需求爲紐帶,特别是推動本地區的“鄉村振興”做發展方向組建的項目驅動創新班,能够有效促進高校與地方合作,切實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由福建三明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動畫係組建的“鄉村動漫”驅動創新班,是以“鄉村振興”的生態文明和社會全面建設提供人才服務,用動漫爲設計手段實現鄉村休閒遊提供模式創新。

  • 高雲庭
    摘要 (184) RichHTML (70) PDF全文 (346)

    華新村具有發展農旅的良好資源,搆築近郊鄉村旅遊目的地、提昇農産品附加值、藝術展覽與文化活動是華新村農旅興村的新幫扶模式,通過對文化老建築、生態農園、配套設施、售賣品、活動項目、村間環境六個方面的農旅發展形態及舉措探析,初步理清方法路徑、發展向度、作用模塊等人文藝術助推農旅興村的模式。

  • 2022, 2(1): 0-0.
    摘要 (316) RichHTML (620) PDF全文 (345)
  • 張波, 陶雄軍
    摘要 (237) RichHTML (103) PDF全文 (344)

    農旅一體化是新時代助力鄉村振興與社會發展的新型發展模式,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社會資源等促進鄉村的建設與發展;廣西百色市巴某村爲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其建築景觀設計充分體現了農旅一體的規劃特色,實現了農業、旅遊、文化的全面融合,既以建築景觀打造美麗鄉村風貌,又以農産旅遊帶動産業振興,文章立足巴某村的建築景觀設計,從生態宜居思想、花果農田景觀、山水鄉土建築、紅色資源文化、美麗鄉村風貌六個方面展開研究,分析其規劃設計特色與農旅文化價值,以期對新農村規劃建設與文旅發展有所啓示。

  • 張念偉
    摘要 (256) RichHTML (101) PDF全文 (344)

    陡山村位於紅安縣八裏灣鎮東北方向5公里處,被列入爲中國傳統村落名録。村落内目前仍保存了大量的富有歷史價值與地域文化的傳統民居,成爲鄂東南地區重要的傳統民居之一。本文通過對陡山村傳統民居的實地調研,分析村落現狀及原因,探析其地域特色的建築風格。以陡山村内的一處廢棄老傳統民居爲實踐對象,對其進行更新設計實踐,嘗試提出適應當地傳統民居更新設計的策略。

  • 張羽清, 周武忠
    摘要 (229) RichHTML (99) PDF全文 (341)

    江南地區的鄉村由於其發達的經濟水平、豐富的文化特性和深厚産業基礎,成爲學術研究的熱點和重點。近年來,江南鄉村面臨景觀失憶、文化與産業不兼容和不匹配、鄉村生態的失衡等問題。在新時期發展背景下,江南鄉村也面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新發展理念和緑色新政等一系列戰略背景下的發展良機。在新鄉村主義思想指導下,江南鄉村應該以農業爲基礎,樹立鄉村“原真性”、以文化爲營養,創建鄉村“地格性”、以市場爲導向,打造鄉村“内循環”、以緑色爲基礎,打造鄉村“可持續性”,構建精緻的江南美麗鄉村,讓鄉村成爲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和文化提昇的重要基地。

  • 陳濟洲
    摘要 (245) RichHTML (85) PDF全文 (338)

    爲響應國家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計劃,結合鄉村發展現狀及鄉村旅遊發展現狀,本文主要從文化創意及鄉村旅遊産品的融合角度出發,通過實地調研,規劃設計,開發出更具特色、更受遊客歡迎的創意鄉村旅遊産品;並根據當下樸席鎮塔影村以及沙溝鎮斜溝村鄉村旅遊産品設計,探討其鄉村旅遊産品的設計方法及營銷策略,以期更好地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 周武忠
    摘要 (154) RichHTML (113) PDF全文 (338)

    本文是作者2017年10月28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設計係校友懇親會上的講話,也是對設計學科發展的深度思考。作者主要提出了三個學術觀點:把設計與産業、設計與環境“雙輪驅動”,建立科藝融合發展的創新設計學科群;設計學科一定要有自己的學術傳統,如果沒有學術傳統就談不上繼承和創新;而立之年的交大設計可以把以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爲核心的東方文化和現代設計的理念與手段相結合形成的東方設計學作爲自己的學術傳統。

  • 謝九生
    摘要 (118) RichHTML (64) PDF全文 (338)

    中國鄉村美學的傳統淵源是中國美學的主體,也將成爲人類文化和藝術的共同財富,因爲“東方設計”的提出,與“西方設計”有著直接的關係,同時也是在廣泛吸收西方美學的基礎上的“中西融通”。而通過對於體現出“山水田園”和“中國美學”的中國鄉村美學的傳統淵源與古代設計思想的關係,與彰顯“田園美學”和“中國精神”的鄉村美學與東方設計、東方設計學的緊密關係的研究。從而取得以中國爲代表的“東方設計”其突出點就是山水或田園美學的獨特性,同時這些也是“鄉村美學”的傳統淵源,並成爲“東方設計”或“東方設計學”需要認真對待與傳承的傳統精華,以及對於“中國特質”或“中國精神”的把握與彰顯。

  • 曹盛盛
    摘要 (223) RichHTML (125) PDF全文 (336)

    本文以16世紀下半葉中意兩大家族圖書館,即明末藏書館天一閣和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洛倫佐圖書館爲研究案例,從設計文化的視角,用比較研究方法探討促成之後中西發展差異的文化因素。研究通過對兩個圖書館的建築布局,空間安全和傢具設計的風格、特點和功能的比較分析,發現設計映射的不同圖書館文化以及其背後的社會歷史原因,探討兩者對知識、服務、文化上的不同價值觀和對社會的影響,進而爲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建設提供參考。

  • 徐媛媛, 周之澄
    摘要 (178) RichHTML (68) PDF全文 (331)

    作爲一項具備廣闊市場前景的旅遊類型,花卉旅遊的可持續發展依賴於目的地供給端的獨特性本質與高品質保障,即能夠爲旅遊者呈現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花卉旅遊目的地形象。本文從系統性的形象建構戰略層面梳理出花卉旅遊目的地“內源式”與“外生式”的多元建搆思路,進一步提出“傳統資源的活化”、“對自然的再創造”、“異化形象的移植”這三條形象建構路徑,並分别對花卉旅遊目的地抽象形象的依託載體——花卉景觀、花卉節事和花卉旅遊商品進行解析,以期爲花卉旅遊理論研究與設計實踐提供有益參考。

  • 李佳芯, 周武忠
    摘要 (222) RichHTML (124) PDF全文 (331)

    隨着城鎮化的不斷推動,大量承載着社會情感與集體記憶的近現代城鎮廢棄空間,正面臨着被拆除、被消融的危機。本文指出該類場所的“時空分异”問題,嘗試運用叙事方法來梳理空間語義與結構,編排叙事綫索,從而展現空間背後隱性的人文事件和社會文化情感,實現“時”與“空”的耦合,提昇空間場所的文化感知和情感體驗。本文提出的廢棄空間再生策略爲城鎮更新改造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

  • 李想, 饒瓊
    摘要 (144) RichHTML (77) PDF全文 (331)

    圍遶“日常生活審美化”問題,學界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這兩種態度其實就是對“審美到底是一種生活還是對生活的超越與批判”的追問。當現代設計理論面對充斥工具理性牢籠的日常生活時,拋去康德式“審美無利害”的藝術審美自律論,轉向實用主義式的“生活即審美”觀念值得倡道。本文通過分析日本江戶時期産生於游裏的審美現象,試圖將其作爲佐证“生活即審美”的標本回答“日常生活審美化”問題。

  • 龔立君, 韓雨琦
    摘要 (154) RichHTML (76) PDF全文 (328)

    鄉村青少年身爲藝術設計教育課程的主體,他們對鄉土人文和情感的認知、養成,以及所具備的創造力、審美力,是農村將來發展的重要力量。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1],針對鄉村未來的思考,開展基於鄉土文化的鄉村藝術設計教育課程,有利於促進農村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本文針對當前鄉村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就如何更好地將學校的藝術課堂與鄉村社區聯繫在一起,提高教學質量,創造出符合當前文化潮流、大眾喜聞樂見的鄉村文化品牌提出對策,爲鄉村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與解決路徑。從而促進農村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 範朝輝
    摘要 (159) RichHTML (107) PDF全文 (324)

    清朝以來湖北來鳳縣延續至今的牌樓墓碑,是傳統轉向現代的見证。首先,其目的最初是當地官員利用模仿牌樓的“牌樓式墓碑”,來勸革土、苗民眾使用土葬禮俗代替火葬習俗。其次,隨著時代發展,使用墓碑的人、祭拜墓碑的人以及製作墓碑的石匠三方觀念不斷發生變遷,促使古代與當代墓碑裝飾在雕刻題材的選擇上有著巨大差異。再次,碑文中反應出家族的內在含義從同姓宗族,轉向核心家庭的變遷過程。

  • 德村志成(TOKUMURA/SHISEI)
    摘要 (537) RichHTML (426) PDF全文 (135)

    近年鄉村旅遊逐漸成為一個廣受矚目的話題,同時鄉村振興也成為重要的論點,而這種現象基本上都在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的高度後出現,足見經濟發展與鄉村旅遊與振興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本文想借探討兩者之間的聯動關係來探究問題,並以如何正確的認識問題的根源為基礎,來展開美麗鄉村建設的研究,並提出相對可靠的發展對策與模式,以利鄉村旅遊的發展與鄉村振興的展開。

  • 吳紫涵, 崔莉萍

    國內外互聯網巨頭都趁勢加快了布局元宇宙的步伐,以期在布局虛擬空間進程中占得市場先機。無論是元宇宙概念還是其底層的AR、VR、MR等技術,一旦成熟,都將隨著第四次資訊革命的潮流對人類屬性和現有社會規範産生影響。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元宇宙和全沉浸式媒體的普及幷不指獨立于現實社會的新宇宙,或在數字世界中簡單投射現有社會結構。新技術和新媒體將作爲人身體的延伸,對人産生异化和規訓,幷自發産生新的亞文化傾向,作爲世界主流文化、地緣政治體制和傳統社會架構的補充,使用戶在人類共有層面産生跨文化連結和新主體社會認同。

  • 張安華, 張迪雅

    研究江南古典園林中的“空”文化因數,總結提取其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應用於設計實踐驗證可行性,旨在為現代設計增加中華傳統文化內涵。首先,總結禪宗“空”思想在江南古典園林中的表現形式。然後,結合兩者在江南古典園林中提取山石——“空遠”、水體——“空靈”、路徑——“空寂”、意蘊——“空然”4個方面的文化因數,在此基礎上,運用語義法分析各因數的設計形式與文化內涵。最後,採用層次分析法篩選出最重要的文化因數,利用形狀文法對所選取的文化因數進行演變並運用於茶盤設計實踐當中, 既為現代設計的創新尋找了新思路,又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探索了新方向。

  • 李佳芯, 周武忠

    元宇宙的出現,將虛擬網路世界變成了與現實平行的世界,將對各行各業産生重大影響,幷改變人類社會生産生活方式。本研究探討了元宇宙的內涵,分析了元宇宙的時空叠加特徵、資訊集成特徵、强大雲計算特徵和“真實”類比特徵,以及由此帶來的人類世界觀、社會體系和空間場所認知的變革。基于此,闡釋了元宇宙視角下風景園林空間設計四個方面的變化特徵,以及風景園林行業在現狀調研階段、規劃設計階段和實施運營階段的轉向趨勢。預示了風景園林行業必將迎來一場新的革新。

  • 于志斌
    摘要 (193) RichHTML (112) PDF全文 (27)
  • 謝九生

    元宇宙簡單來說就是虛擬空間,而以荊浩《匡廬圖》爲代表的中國山水畫與“元宇宙”有著極為相似的“空間”設計理念,而成為整個人類文化和藝術的共同財富。因為“元宇宙”的提出,與“傳統”有著直接的關係,同時也是在廣泛吸收傳統的基礎上的“空間革命”。而通過研究以荊浩《匡廬圖》爲代表的山水畫“太虛之體”即是“虛擬空間”的傳統形態特徵,同時其突出點就是“江山臥遊”的藝術功能特點,進而顯現出“心理空間”的獨特性和神秘性,同時這些也是“元宇宙”的傳統淵源及需要認真對待與傳承的傳統精華,從而具有現代性價值和未來性意義。

  • 張羽清, 周武忠

    自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文化在鄉村中的作用愈發重要,文化自身的創新是推動鄉村發展的原動力,文化與產業的關聯是鄉村振興的核心推動力,文化與旅遊的結合是鄉村振興新的經濟增長點。江南文化由於其如畫性與詩性、開放與創新、精緻與秀美等文化特徵,加上江南地區發達的經濟水準、豐富的文化特性和深厚的產業基礎,使其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區。針對當下江南鄉村面臨的與外來文化抵牾、與生態環境融合不佳、與鄉村產業脫節、民間習俗淡化等問題,本文從江南文化融入鄉村的角度,對鄉村提出整體設計方法,認為江南鄉村需要做好鄉村風貌的如畫性設計、鄉村風土的原真性設計、鄉村風物的精緻性設計和鄉村風俗的創新性設計,並提出了針對江南建築的“精”、江南民居的“彩”、江南肌理的“吉”和江南空間的“祥”等具體設計策略。

  • 孔繁強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和鄉村的形象建設方興未艾,公共藝術作爲地域形象的載體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機遇。然而從媒體輿情觀察中發現,不少公共藝術作品呈現出明顯的傳播“錯位”現象:包括傳播內容和受衆認知的錯位,外在形態與內在精神的脫離,作品與場域的“失聯”等,這些往往成爲負面輿情發酵的催化劑。本文擬探索和建構一種公共藝術形態設計-傳播模型。該模型通過設計、傳播交叉視角建構公共藝術形態,幷通過實踐案例驗證策略的有效性及其推廣價值,爲當下公共藝術傳播與認同危機的有效解决,提供一種新視角和新途徑。

  • 周武忠

    2014年9月25日,新時期“蘇州園林”傳承與發展研討會在蘇州成功召開。會議由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陳衛京局長主持,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兆禎先生,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李雄教授等6位專家到會研討。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規劃局、吳中區住建局、園博局等相關部門領導參加了會議。本次研討會以江蘇省第九屆園博會展園建設為契機,應蘇州市人民政府要求,由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主持,委托蘇州園林設計院對蘇州古典園林造園藝術傳承和發展進行了回顧和總結,並就新時期“蘇州園林”建設展開討論。與會專家一致認爲蘇州古典園林是中國文化、中國民族文化和中國園林文化的杰出代表。隨著時代發展,蘇州園林被賦予了更多新的內涵,其最根本的變化是園林服務物件的轉變,從傳統的私家園林轉變爲公共園林,而不變的核心思想主要有3點:一是“自然情趣”,即從城市山林延展到山水城市的生態園林建設核心;二是 “景面文心”,即文化的延續才是蘇州園林傳承的核心;三是“詩意棲居”,即學習蘇州古典園林高度藝術化的園居方式與理想化的生活模式。會議最後提出,關於蘇州園林的傳承與發展需要蘇州園林界不斷深入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在切實保護好蘇州古典園林的同時,走出一條富有地域文化特徵的蘇州園林發展之路。我有幸受邀參會,幷即興做了長篇發言。但仍感意猶未盡,在2020年疫情居家期間,對蘇州園林又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 戴逸君, 周武忠

    身體的功能性與重要性長久地在教育的過程中刻意地被忽視與貶低,身體往往被簡單地“載體化”。具身認知理論強調身體作為個體心智的重要構成作用,認為認知是與身體實踐經驗同時產生的。爲更好的學習效果、更好的創造利於“頓悟”產生的環境,以具身認知理論為指導、體驗設計爲手段的一體化情景式體驗的提出顯得尤爲重要。而在一體化情景式體驗中,沉浸式體驗與叙事是兩個最重要的手段。以具身認知指導、構建一體化情景式 體驗對於重新認識身體在學習中的作用有積極的影響。

  • 蔡裕

    本文回顧了我國兒童服裝行業發展歷程及當前發展階段,剖析了童裝行業的政策環境,從市場規模和品牌構成的角度分析研究了行業的市場現狀,當前我國的童裝行業已步入高速發展期,在政策環境的推動下,市場規模和結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此基礎上,本文總結了三點在童裝設計和品牌運作上存在的問題,幷就我國童裝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提出了思考,傳統文化和新興技術在童裝上的應用將引領新一輪發展,企業品牌運作能力將決定未來行業的市場品牌構成。

  • 曹玥

    作爲當下業界和資本競相追逐的熱點,充滿未知性和未來性的元宇宙儘管尚處于孕育階段,已經收穫了熱烈的探討。作爲互聯網終極形態的元宇宙帶來了媒介技術應用的新可能,是未來數位化轉型的新大陸和未來人類數位生存空間的新形態。我們在憧憬元宇宙時代媒介發展新圖景下爲我們帶來的感官延伸、場景升維和權力回歸之外,也需要保持清醒,警惕它對人類帶來的身體、真實、隱私、資料等危機,思考人類未來數位化生存的新路徑。

  • 谷莉, 曾雲霞

    對於鄉村文化的傳播而言,視覺符號傳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鄉村文化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徵化,以及景觀風貌的外在表現形式。本文通過對鄉村文化色彩、鄉村民俗文化、自然文化等分析提煉,闡述鄉村的獨特性以及其背後文化內涵。提出將鄉村文化與當地品牌、產品等相結合,既保護了傳統村落的樣貌特色同時也為新的產品賦予地域性的文化體系。詮釋鄉村文化符號中代表性元素來揭示鄉土社會蘊含的地方觀念和文化觀念,將鄉村地域文化融入在視覺符號中,讓大眾更能直觀的感受文化的意蘊,達到弘揚和傳播鄉村文化的效果,同時也是為鄉村經濟提供發展的動力。實現鄉村的遠景發展目標,使具有鄉土性、傳統性、差異性和獨特性的鄉村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續。

  • 張君, 许丽
    2023, 3(4): 1-4.

    科學藝術共生,終極目標是美。技術設計合體,目標是人類共同福祉。科學與藝術在好奇心、想像力、探索精神、反叛基因、深研能力、創造思維下追求人性的完美,終極是美。技術與設計在此基礎上將人的需求,將同理心,以人爲本,塑造未來生活形態,目標是人類生存與發展對美的生活追求的共同願望。本文依此討論了科學、藝術、技術、設計四者間的關係即各自特性,最終指向對當下盛行的人工智能技術對設計領域模式改變的反思。

  • 賈新平, 唐玲, 羅海蓉, 梅雪瑩, 賈俊麗, 沈鴻猷, 曹璞淵, 劉華周
    2023, 3(1): 12-20.

    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是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戰略決策,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積極舉措。休閒農業是鄉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和實現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本研究採用查閱資料、資料統計和實地調研等方法,對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狀况以及休閑農業發展現狀進行了系統分析。建立了休閑農業與特色田園鄉村的耦合模型,利用SPSS進行分析篩選了32個評價指標,幷提出促進江蘇特色田園鄉村與休閑農業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開展江蘇省休閒農業和特色田園鄉村的協同發展研究,旨在爲江蘇省休閑農業高品質發展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提供理論參考與實踐建議。

  • 蔡嘉麗

    品牌作為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是企業創造經濟價值不可缺少的一種資源。非同質代幣 (Non-Fungible Token(NFT)) 的火爆出圈及Roblox元宇宙第一股成功上市之下,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互聯網巨頭及各大品牌迅速開啟“元戰略”,逐具規模的元宇宙孕育出行銷新觀念,成為品牌塑造的新戰術。本文基於道格拉斯·B霍爾特的文化式品牌塑造理論,以可口可樂的品牌簡史洞悉偶像品牌的成功內核,探究品牌元宇宙行銷的當下與未來,助力元宇宙行銷躍升爲品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 趙禕楠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决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鄉村文化振興要著力傳承發展鄉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際載體。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農村文化建設稍顯遲緩。隨著數位社會的全面到來,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數位影像的生產、傳播、接受技術的進步為具有本真性、活態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與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手段與實踐方法。現代傳播語境下,宣傳就是保護。粵港澳大灣區地區歷史悠久,文化豐富,類型多元, 遺產多樣,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百餘種,包括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曲藝、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和傳統民俗等,其中大多廣泛分布在省域內鄉村地區。同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實化,具有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要素集聚,合作基礎良好,國際化水準領先等優勢。通過培養掌握數位影像技術、熟悉大眾傳播媒介的旅遊人才,教學鄉村非遺內容呈現策略,探尋非物質文化遺產紀實影像化的嶄新路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創造性轉化,培育技術手段與文化內涵的有機融合,從而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在當下,與時代發展同流共進,既是保存保護傳統文化資源的應有之義,也是發揚創新傳統文化資源的必由之路。數字社會文化傳播理念與科技手段深入融匯,鄉村振興將會在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煥發盎然活力。

  • 徐媛媛

    元宇宙理念的出現爲在技術革新背景下探討東方設計學理論體系的構建提供全新視角。爲探索如何用創新設計豐富元宇宙內涵,推動設計學科全面發展,2022年5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設計科學學會、上海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八届東方設計論壇暨2022元宇宙與創新設計國際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論壇邀請來自國內外學界與業界的專家及青年學者發表觀點,交流思想,從設計理論、文創設計、科技創新、産業應用、鄉村實踐等方面討論了元宇宙之于創新設計的多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