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怒江丙中洛重丁村鄉村旅遊産品設計

唐彩玲, 劉玉

PDF(1678 KB)
东方设计学报 ›› 2022, Vol. 2 ›› Issue (1) : 12-18. DOI: 10.12400/isds.jod.2022020112
鄉村設計專欄

雲南怒江丙中洛重丁村鄉村旅遊産品設計

作者信息 +

The design of rural tourism products in Zhongding Village, Bingzhongluo, Nujiang in Yunnan Province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摘要

文章深入分析了位於雲南怒江大峽谷旅遊核心區的丙中洛重丁村鄉村旅遊發展的資源條件和市場條件,提出重丁村鄉村旅遊空間劃分爲生産空間區域、生活空間區域和自然保育空間區域。根據功能分區設計三項生態旅遊産品,即以“深入民間”爲主題的生活空間系列旅遊産品,以“體味勞作”爲主題的生産空間系列旅遊産品和以“游走自然”爲主題的自然保育空間系列産品,並提出鄉村旅遊産品開發的保障機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source and market condition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ongding Village, Bingzhongluo,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core area of Nujiang Grand Canyon in Yunnan, and proposes that the rural tourism space of Chongding Village is divided into production space area, living space area and natural conservation space area. It also designs three eco-tourism products based on functional zoning, namely, series of tourism products in the living space with the theme of “deep folk”, tourism products in the production space with the theme of “Body work”,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space with the theme of “enjoying in the nature”. 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a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products.

关键词

丙中洛重丁村 / 鄉村旅遊 / 資源開發 / 産品設計

Key words

BingZhongluo Zhongding Village / rural tourism / resource development / product design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唐彩玲 , 劉玉. 雲南怒江丙中洛重丁村鄉村旅遊産品設計. 东方设计学报. 2022, 2(1): 12-18 https://doi.org/10.12400/isds.jod.2022020112
. The design of rural tourism products in Zhongding Village, Bingzhongluo, Nujiang in Yunnan Province. Journal of Oriental Design. 2022, 2(1): 12-18 https://doi.org/10.12400/isds.jod.2022020112

引言

在鄉村旅遊發展起步較早的西方,鄉村旅遊被視爲是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效手段,是切實提高鄉村居民收入和解决就業的高效工具,特别是在傳統農業産業衰落的周邊農村地區,鄉村旅遊的繁榮對鄉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尤爲重要。在英格蘭,鄉村旅遊業價值估計超過115億美元,創造超過380,000個就業機會[1];在美國,農業旅遊收入不斷增漲,從2002年的200多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900多億美元。[2]在中國,2019年底中國農村人口爲5.5億,約占全國總人口的39.3%[3],鄉村旅遊業發展時間不長,但是在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增强農村人口文化意識、環保意識等方面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2019年,中國鄉村旅遊業共接待遊客33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8500億元,占當年旅遊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收入的百分之十三,2019年我國鄉村休閒旅遊業營業收入超8500億元。[4]中外學者也普遍將鄉村旅遊業視爲最可持續發展的産業,它不僅給社會和環境造成最小負面影響、甚至在無負面影響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當地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延續性。

1 鄉村旅遊的由來

從發展來源看,鄉村旅遊的可以分爲傳統的鄉村旅遊和現代鄉村旅遊兩種類型。傳統的鄉村旅遊主要源於工業革命以後,以一些來自農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探親度假的形式出現,旅遊者的旅遊時間也主要集中在節假日,這種旅遊活動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就業機會和金融環境的改善並無明顯拉動作用。而現代鄉村旅遊則源於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新的一種旅遊模式。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明顯區别於回老家的傳統旅遊者,旅遊者的旅遊時間不僅僅局限於假期,旅遊者更關注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人文等資源,旅遊目的是爲了度假休閒。這種新型的現代鄉村旅遊對當地的農村經濟有明顯的貢獻,增加財政收入,創造就業機會,給當地衰弱的傳統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西方學者Lane, B. & Bramwell, W. (1994)認爲鄉村旅遊並不僅僅是指在鄉村地區進行的旅遊活動,而是包括復雜地域地貌、人文活動、範圍較廣的多側面的旅遊活動。[5]JavanJ. (2005)認爲正是因爲鄉村擁有人文内涵才使得荒蕪山地成爲富有魅力的旅遊資源,鄉村旅遊資源是社會空間、自然空間的重叠,這些空間擁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和生産方式、社會制度,從而對遊客産生吸引力。鄉村旅遊可以定義爲政府、居民和農民爲遊客提供娱樂、興趣和放鬆休閒而進行的全部活動和服務。[6]
鄉村旅遊不僅僅是基於農場的旅遊,還包含了多方面的活動,例如:度假游、生態旅遊、散步爬山、騎馬度假、探險、體育健康、狩獵、垂釣、教育、文化藝術、文化遺産等旅遊活動。[7]鄉村地區的旅遊潜力主要取决於地理資源,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作品及文物的質量。鄉村旅遊可以成爲政府在經濟,社會和環境事務中多邊發展的戰略。[8]鄉村旅遊作爲一種旅遊形式,展示了農村地區的生活、藝術、文化、自然和遺産。

2 鄉村旅遊已成爲國内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農業旅遊、鄉村旅遊可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切實解决農村發展的問題。農業地區的發展、農村人口的就業、農村産業的優化是關乎國家發展的重點問題,中國政府長期以來對中國農村、鄉村産業發展始終保持高度重視,先後采取解决三農問題、新農村建設、農村改革、農村扶貧等舉措,發展農村,振興鄉村建設。從1998年始,各級旅遊主管部門先後出臺政策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2006年鄉村旅遊已經正式成爲拉動中國鄉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種手段。[9]2019年中國政府對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鄉村旅遊産品的昇級,産業的提昇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深化實施鄉村旅遊精品工程,並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出首批320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健全鄉村旅遊金融支撑體系,在未來5年提供1000億元意向性信用額度,用於支持鄉村旅遊産品建設與推廣。[10]
在鄉村旅遊快速發展、鄉村旅遊常態化的今天,鄉村旅遊不僅影響到鄉村當地區域的經濟發展和收入,而且以當地、周邊居民爲主要的消費對象。爲持續吸引旅遊消費者的消費興趣和重復購買,避免産品同質化已儼然成爲保持區域旅遊持續發展的關鍵,這就迫使鄉村旅遊産品必須不斷昇級。鄉村旅遊從觀光休閒爲主的市場導向轉向多元化的市場導向,從純粹的休閒度假轉變爲體驗、學習、休閒、娱樂等多元化、複合化的趨勢。在中國,大部分風景名勝區、民族、民俗文化都位於鄉村地區,開發區域自然、文化内涵,打造自身自然、文化特色的鄉村旅遊産品已成爲開發鄉村旅遊産品的關鍵。

3 雲南發展鄉村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雲南是一個少數民族人口衆多、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内涵豐富的旅遊目的地大省。擁有25個少數民族,大多數少數民族以農業爲主,少數民族地區保留了大量良好的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并且大多具有山川地理龢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融合性[11],山川自然景觀秀麗壯觀,這就爲鄉村旅遊發展的依託,鄉村旅遊産品的不斷昇級和優化提供了豐厚的基礎條件。
雲南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僅可以豐富雲南旅遊、休閒和度假等活動内容,整合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而且可以改變傳統的經濟格局和經濟社會形態,更爲重要的是雲南鄉村旅遊的健康發展能够在充分發揮自有的獨特資源的情况下,使落後地區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怒江大峽谷地處“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産保護區”,是國家香格裏拉生態旅遊區連接滇西北、滇西和藏東南三大旅遊熱點地區的關鍵區域。丙中洛位於怒江州貢山縣的最北部,北面毗鄰西藏地區的察隅縣,東連迪慶藏族自治縣德欽縣,西接獨龍江與緬甸毗鄰,南連貢山縣城,是“怒江大峽谷”旅遊區的核心區域。作爲丙中洛多元文化生態的體驗窗口,重丁村鄉村旅遊産品設計,能够造福當地社區居民、傳承民族文化、保護生態系統。

4. 丙中洛重丁村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丙中洛重丁村是一個由怒族、藏族、獨龍族、傈僳族、白族、漢族等多民族搆成的大家庭,多民族雜居的情况决定了其多信仰的存在,有基督教、天主教、藏傳佛教及原始宗教。重丁村物種豐富、景觀極具特色,是去石門關、五裏村、四季桶等景點的必經之地,良好的交通位置,獨特的民族氛圍,具有形成一個旅遊集散地及目的地的良好基礎。

4.1 旅遊資源分類與評價

表1
表1 重丁旅游资源分类情况表
类别 典型景观(资源) 构景资源单体举例
乡村自然旅游资源 重丁内部 山体景观资源 垂直自然带景观、奇石景观 重丁面山垂直自然带、 “美人脸”象形石
水体景观资源 河流景观、瀑布景观 怒江重丁段、念瓦洛河重丁段、“叠彩瀑布”
农业景观资源 水田景观、旱地景观 梯状稻田、围栏旱地及农作物
生物景观资源 森林景观、果林景观、独树景观、动物景观 针叶林、板栗林、核桃树、桃树、松鼠等野生动物、耕牛
气候气象资源 云雾景观、日月星辰景观 山间云雾、河谷云雾、夜间星空
重丁外围 山体景观资源 褶皱山系景观、雪峰景观、峭壁景观、矿石景观 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嘎瓦嘎布峰等十大神山、怒江第一湾、石门关、贡当山石崖、金矿洞
水体景观资源 河流景观、瀑布景观 怒江、格马洛河、山间跌水瀑布
农业景观资源 田园景观 雾里村、秋那桶、坎桶村、桃花园村
生物景观资源 森林景观、果林景观、动物资源 针叶林、棕榈林、桃树林、野生动物
气候气象资源 云雾景观、雪挂景观、日月星辰景观 山间云雾、山顶雪挂、冬至两次日出日落、佛光普照、温润气候
乡村人文旅游资源 重丁内部 建筑景观资源 民居建筑景观、宗教建筑景观、学校建筑景观、娱乐建筑景观 土墙房、木楞房、半杆栏半土垒房、重丁天主教堂、丙中洛中学、重丁文化演艺中心
民族风情资源 民族歌舞、民族饮食、民族节庆、民族服饰 弦子舞、祝酒歌、手抓饭、同心酒、夏啦、各族不同服饰
宗教文化资源 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 佛教朝拜、天主教做礼拜、基督教唱经
劳作场景资源 播种景观、耕作景观、收获景观 水稻插秧、作物生长期管理、农作物收获
商品旅游资源 民族手工艺品、食品、酒水、果品 二胡、弦子、弓弩、竹编、手工纺织品、石板粑粑、琵琶肉、包谷酒、板栗、核桃、桃子
重丁外围 建筑景观资源 民居建筑景观、宗教建筑景观 杆栏式建筑、土墙房、木楞房、半杆栏半土垒房、普化喇嘛寺、秋那桶教堂、白塔、玛尼堆
遗址遗迹资源 宗教遗址遗迹、古滇遗迹 “香巴拉宫”遗址、娄址寺遗址、巴玛拉宫遗址、福禄拉宫遗址、茶马古道
民族风情资源 民族节庆 独龙族“卡雀瓦”节、怒族“鲜花节”和“桃花节”、傈僳族“阔时节”
宗教文化资源 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原始宗教 佛教朝拜、天主教做礼拜、基督教唱经、原始宗教打鬼祭神
重丁村鄉村旅遊資源評價主要從資源質量、資源規模、資源開發潜力三方面入手。
圖1 旅遊資源定性評價

Full size|PPT slide

4.1.1 資源質量

重丁村生物多樣性、民族文化多樣性、宗教信仰多樣性豐富,地質地貌典型奇特。有雄奇的峽谷風光、静穆的田園風光、祥和的雪山風光及純樸的民族風情。這些搆成了重丁及外圍區域高品位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

4.1.2 資源規模

區域内同類資源單體較爲集中,以綫或面的方式聚集,並能形成一定的規模。同時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和諧共生,資源類型豐富,各類資源相互依託,彼此構景,使得資源整合性良好。重丁村雖然面積不大,但依託於丙中洛良好的區域背景,資源規模外延性非常突出。

4.1.3 資源開發潜力

從丙中洛鎮通往西藏察瓦洛的“滇藏新通道”,重丁村是必經之地,這爲重丁村旅遊資源的開發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重丁村農牧業發展平穩,村民安居樂業,村民普遍受過初等教育,參與旅遊業的積極性高,這些爲旅遊資源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基礎。政府及大型旅遊公司對丙中洛旅遊小鎮的重視,爲重丁村旅遊資源的開發提供了政策和經濟支持。社會各界對“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産的關注,爲重丁村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提供了廣泛的社會監督。

4.2 鄉村旅遊市場分析

怒江大峽谷作爲大滇西旅遊環綫的關鍵節點,近年來從事生態、科考、探險等專項旅遊的國内外旅遊者逐年增多,爲核心區域丙中洛重丁村鄉村旅遊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19年,丙中洛接待國内外遊客77.19萬人,旅遊綜合收入12.74億元,同比增長16.07%。2019年7月該區域入選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及“緑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同時丙中洛獲得“中國最美村鎮”景觀奬。[12]
據調查,丙中洛重丁村遊客以21-40歲的中青年爲主,該階段人群具有良好的體力,有挑戰大自然、回歸大自然的探險精力,精力充沛,經濟條件較好,出遊動機主要是觀光旅遊,其次爲休閒度假。從重丁村遊客訪談情况來看,遊客出遊以朋友、單位集體出遊居多、夫妻形式居多。遊客多爲自駕游,部分背包客以長途班車進入丙中洛再步行至重丁村。遊客自主性很强,消費水平較高,同時對旅遊的期望和要求也相對較高。週末出遊的大部分遊客主要是來重丁體驗濃厚的民俗,節假日遊客主要是觀光和休閒。針對市場情况,重丁的旅遊産品應將其重點放在民族文化的挖掘和策劃上,同時注重優良自然資源的利用。

5 丙中洛重丁村鄉村旅遊功能分區

根據地貌特徵及土地類型,重丁村鄉村旅遊區域可劃分爲三大片區,分别是生産空間區域、生活空間區域和自然保育空間區域。又依據同類産品相對集中、不同功能相對獨立的原則,把三大片區分成六個功能分區,分别是民族文化參觀體驗區、鄉村酒店度假區、水田觀光體驗區、旱地農事體驗區、河谷觀光體驗區、面山觀光體驗區。
圖2 功能分區示意圖

Full size|PPT slide

5.1 生活空間區域

5.1.1 民族文化參觀體驗區

展示重丁藏族、怒族、傈僳族、獨龍族等多民族文化、多宗教信仰各具特色又和睦共處的生活場景,滿足遊客對少數民族民居建築、民族工藝、民族歌舞、民族美食的興趣,提供遊客參觀、體驗、購物的經歷,並爲中低端市場遊客提供住宿接待。

5.1.2 鄉村酒店度假區

怒江河谷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板栗園甜美的果林風光,爲鄉村度假酒店提供了世外桃源般的外部環境,可作爲高端餐飲住宿、休閒度假及商務會議的理想之地。

5.2 生産空間區域

5.2.1 水田觀光體驗區

滿足遊客稻田觀光、體味農趣的需求;在念瓦洛河一側的觀景臺上可以看到遠處高黎貢山山脈的雄姿,在西側的觀景臺上可以瞻仰嘎瓦嘎布雪山的神韵,在兩個觀景臺都能俯看到重丁村全貌。

5.2.2 旱地農事體驗區

滿足遊客欣賞田園風光、觀看農事勞作、體味農趣的需求。

5.3 自然保育空間區域

5.3.1 河谷觀光體驗區

在怒江河谷區域,使遊客體驗怒江獨有的交通工具溜索、猪槽舟,感受民族歌舞與怒江江水的共鳴,體味秋那桶的寧静;在念瓦洛河河谷及格馬洛河河谷區域,滿足遊客欣賞地質景觀、水體景觀的需求,體驗徒步、探險等特種旅遊産品。

5.3.2 面山觀光體驗區

開發洞穴探險、高山攀越等特種旅遊産品;感受垂直氣候帶生物的變化;欣賞重丁、高黎貢山及嘎瓦嘎布雪山的美景。

6 丙中洛重丁村鄉村旅遊産品設計

根據重丁村生態旅遊社區的功能分區設計主題各异的生態旅遊産品,即以“深入民間”爲主題的生活空間系列旅遊産品,以“體味勞作”爲主題的生産空間系列旅遊産品和以“游走自然”爲主題的自然保育空間系列産品。
表2 重丁村鄉村旅遊産品一覽表











主题 产品系列 项目设计
“深入民间” 民俗风情
体验游
民族服饰观赏、制作、购买
制作购买传统手艺:驽弓、弩箭、怒毯、独龙毯、竹编、弦子
建筑:传统木楞房居住体验
意境娱乐:削木棍、火塘凝思
参与歌舞表演:锅庄、弦子、对歌、傈僳族无伴奏多声部合唱
参与节庆活动:仙女节、哥斗节、卡雀哇节、澡塘会、“上刀山、下火海”
宗教文化
体验游
参与宗教(喇嘛教、基督教、天主教及苯教)的信仰仪式;宗教文化研修
饮食文化
体验游
品位:霞拉、石板粑粑、同心酒、手抓饭、咕嘟饭、琵琶肉、酥油茶
乡村休闲
度假游
乡村生态酒店
“体味劳作” 田园风光
观赏游
田园漫步、欣赏劳作场面、绘画、采风摄影、文学创作
农事劳作
体验游
采摘板栗、插秧、收割
“游走自然” 高山峡谷
观光游
观赏雪山、峭壁、森林、奇花异草
户外运动
体验游
飞越怒江、漂流、徒步、登山、溯溪
峡谷景观
科考游
摄影、观鸟、写生采风、生态教育游

6.1 “深入民間”爲主題的生活空間系列旅遊産品

“深入民間”是一種旅行主題,它强調旅遊者在旅途中和當地人的交流和融合,主張參與當地的平常生活,旅遊者在不同的文化體系面前重新審視自我、發現自我,從真正意義上做到用旅遊來豐富人生體驗。鑒於重丁多民族文化交融與并存的景觀,東西方宗教交融互生、互爲消長的格局,設計民俗風情體驗游、宗教文化體驗游、飲食文化體驗游以及鄉村休閒度假游産品。

6.1.1 民俗風情體驗游

① 民族服飾觀賞、考察
滿足對服飾文化饒有興趣的遊客群體需求。重丁村居住着怒、藏、傈僳、獨龍、白、納西、漢等衆多民族,各民族傳統服飾呈現融合的趨勢,但各民族都還保留自己傳統的服飾,一些重要的活動如婚禮、葬禮等穿傳統民族服飾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民族服飾作爲一個民族最直觀、最外在的標誌,恰恰最能體現出其民族自尊心龢民族認同感,因而,大力挖掘服飾文化,做各族服飾的展示、製作是旅遊策劃中一項重要内容。同時可進行獨龍紋麵人尋覓、考察活動,滿足遊客獵奇心裏。
② 傳統工藝欣賞、參與
鑒於重丁衆多的民間傳統工藝,可讓遊客欣賞或參與弦子、竹編、怒毯、獨龍毯、駑弓、弩箭的製作,購買工藝品。也可開展“農家淘寶”活動,即遊客自主到居民家中淘自己喜歡的東西並出錢購買。
③ 傳統木楞房居住體驗
以青石片鋪頂的木楞房簡檏、大方,與自然融爲一體,對城市遊客絶對有着極大的吸引力,“住一天農家房”成爲其來此的目的之一。改造傳統民居的衛生設施,接待有需求的遊客入住。
④ 意境娱樂――削木棍
削木棍即是將手腕粗的木棍削得越來越小,看似毫無意義的工作在重丁火塘邊却是一項重要的娱樂活動。重丁村的一切都是緩慢和純净的,遊客在熊熊火塘邊削木棍,或凝神遠思、感悟生活,或毫無思緒的感受静謐的氛圍,確是放鬆身心的好方法。
⑤ 日常歌舞演繹
重丁人純樸、熱情又好客,但凡農閒或是有朋自遠方來都會響起悠悠弦子,鍋莊跳起來、歌曲唱起來,自娱自樂,好不熱鬧。遊客融入其中,欣賞傈僳族無伴奏四聲部合唱、藏族鍋莊及多種原創民族歌曲。
⑥ 體驗節日慶典活動
怒族農曆3月15的“仙女節”(也稱“鮮花節”),到仙人洞祭祀阿茸姑娘,進行一系列傳統祭祀禮儀活動外,還要進行文化娱樂活動、商貿活動,弘揚民族文化;藏族在農曆臘月25日至29日的“哥鬥節”,普化寺喇嘛表演“巴强”,遊客參與其中進行“白謝”挑戰,你問我達,妙趣横生;獨龍族“卡雀哇”節(時間不固定,多在農曆冬臘月舉行),釀制新舊,剽牛殺猪,穿戴一新,走親訪友、徹夜歌舞。建議在每個重要節慶活動時做詳細的活動策劃,一方面弘揚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使遊客有充分的參與體驗。

6.1.2 宗教文化體驗游

重丁多民族雜居、多宗教并存的形態成爲學者們進行宗教文化研修的好場所;重丁天主教堂唱詩活動,普化寺教徒們虔誠的膜拜、喇嘛旁若無人的誦經以及卡瓦格博雪山將使遊客置身濃郁、莊嚴的宗教氛圍中,得到心靈的洗滌。

6.1.3 飲食文化體驗游

各家奉獻重丁傳統飲食:自家煮制的霞拉、釀制的水酒、同心酒、石板粑粑、酥油茶、漆油鷄、咕嘟飯、手抓飯、琵琶肉等等美食,每一種食物都滲透了重丁人的智慧與純樸,給遊客上演一場饕餮盛宴。重丁酒文化源遠流長,幾乎家家都能自釀美酒,以酒會朋、以酒怡情,美酒不醉人人自陶醉。

6.1.4 鄉村休閒度假游

爲中高端旅遊者設計修建度假屋,其外觀無异於傳統民居,内部却實現現代化,滿足高端消費人群“開門大自然、閉門現代化”的需求。

6.2 “體味勞作”爲主題的生産空間系列旅遊産品

6.2.1 田園風光觀賞游

遠處白皚皚的雪山,從上而下的清澈流水,散佈在田園中的傳統民居,點綴其間的棵棵桃花以及草地上悠閒的牛羊搆成了三月高原上的詩畫田園,無一不讓遊客陶醉、沉浸其中享受片刻;秋季收穫季節欣賞稻田,風吹過帶起層層金色的麥浪,讓人心曠神怡,感受收穫的喜悦;冬季的田園和遠山相呼應,積滿冰霜的樹枝展現别具形態。春緑、夏花、秋金、冬銀的重丁田園成爲旅遊駐足片刻的好地方。

6.2.2 農事勞作體驗游

此項目主要針對久居都市需要身體力行的遊客,“做一天農民,干一天農活”滿足了城市人内心深處的鄉土情結,親自參與插秧、收割、采摘板栗等使青少年遊客體味到人生的艱辛與喜悦。

6.3 “游走自然”爲主題的保育空間系列旅遊産品

6.3.1 高山峽谷觀光游

怒江峽谷視覺景觀跌宕起伏、豐富多彩,從重丁逆流而上有“石門關”天險景觀,順流而下則有“怒江第一灣”;怒江峽谷沿綫分佈有各種珍稀花卉,在石門關附近還分佈有一片棕櫚林,不得不驚嘆於大自然的美妙;重丁村念瓦洛河河谷及格馬洛河河谷觀光;丙中洛被周圍十座神山環抱,“雪山爲城,江河爲池”的神奇自然景觀是旅遊者欣賞的好對象。

6.3.2 户外運動體驗游

背包客以重丁村爲始逆江徒步旅行,重踏茶馬古道,風景無限好;激流險灘是開展專業漂流的好地段;登山探險“淘金洞”;做怒江上空“飛人”――體驗溜索;體驗猪槽船。

6.3.3 峽谷景觀科考游

怒江峽谷完整的垂直帶譜景觀突出,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有多種多樣的珍稀瀕危動植物種群,是生物科考的熱點地區,吸引世界各地的科學考察團隊;觀鳥、攝影、寫生采風則能讓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獲取知識;怒江峽谷脆弱的生態系統又是開展以環保爲目的的生態教育游的基礎。

7 重丁村鄉村旅遊産品開發的保障機制

7.1 調整産業結構,發展鄉村旅遊,加快社區經濟發展

通過鄉村旅遊産業的發展,帶動社區商業、服務業、交通運輸、建築、加工業等相應産業的發展,形成一個社區内部的産業鏈,同時帶來區域農業産品的特色化。發展鄉村旅遊可以把農業的生態效益、民俗文化等無形産品轉化成經濟收入,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與旅遊有關的農副産品、土特産品就地消費的特點還縮短了産銷過程,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

7.2 完善社區鄉村旅遊産品形式,豐富遊覽體驗内容

鄉村旅遊的文化屬性,决定了鄉村旅遊産品開發應趨向於更真實地體現社區居民日常生産、生活活動。因此,鄉村旅遊産品開發應從社區生活空間、生産空間以及依存空間入手進行開發,以形成完整的産品體系和旅遊層次空間,如遊客着民族服裝,通過一天或半天的生産、生活活動,學習、體驗社區少數民族傳統生活方式、手工技藝,認知地方民族文化習俗。在此過程中又體驗到當地社區居民依存空間的秀麗自然之美,一定程度上,既增加了遊客的旅遊體驗,豐富了旅遊産品文化内涵,又增强了當地社區居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使當地旅遊業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7.3 啓動社區旅遊服務能力建設項目,提昇社區農户參與能力

重丁村大部分社區農户,由於地處相對比較偏僻的山區,受教育程度有限,雖然期望通過參與旅遊服務盡快實現脱貧致富,但目前還不具備旅遊接待服務的能力。因此,要由當地旅遊主管部門牽頭,啓動社區旅遊服務能力建設項目,聘請旅遊教育培訓機構對農户進行語言交流技能、導遊講解技能、烹飪技能、中小企業管理技能等方面知識的培訓。通過培訓,使社區農户順利參與重丁村鄉村旅遊發展。

参考文献

[1]
Haven-Tang, C. and Jones, E. (2012), “Local leadership for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Adventa, Monmouthshire, UK” 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Vol. 4, pp. 28-35.
[2]
USD,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using data from USDA, National Agritural Statistics Service, 2002, 2007,2012, and 2017 Census of Agriculture, https://www.ers.usda.gov/amber-waves/2019/november/agritourism-allows-farms-to-diversify-and-has-potential-benefits-for-rural-communities/
[3]
國家統計局, 2019, 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4]
中國政府網(www.gov.cn) 2020-12-05.
[5]
Lane, B., & Bramwell, W.(1994). 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Clevedon,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6]
Javan J. “Role of rural tourism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Human Sciences, Ferdowsi University of Mashhad. 2005:(2);p.p.:81-84.
[7]
MacDonald R, Jolliffe L. 2003. Cultural rural tourism-evidence from Canad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0(2):307-322.
[8]
Mahdavi, M., Qadiri Ma soum, M., and Ghahremani, N. The effects of tourism on rur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opinion poll of villagers of Dara-eKen and Solaghan. Journal of Rural Development, No. 2, 39-60. 2008.
[9]
邵琪偉, 結經驗把握規律抓住重點推動鄉村旅遊工作持續發展-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在全國鄉村旅遊現場會上的講話[J]. 小城鎮建設. 2006年第9期P14-17.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2019年文化和旅遊發展統計公報,mct.gov.cn
[11]
讓傳統村落焕生機爲鄉村振興增動力, 民族時報, 2021-03-08 16:05.
[12]
雲南怒江:貢山巨變展新顔. 雲南日報[N]. 2019-10-31.
PDF(1678 KB)

1300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