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美學的傳統淵源及其與東方設計的關係研究

謝九生

PDF(1417 KB)
东方设计学报 ›› 2021, Vol. 1 ›› Issue (1) : 22-26. DOI: 10.12400/isds.jod.2021010122

中國鄉村美學的傳統淵源及其與東方設計的關係研究

作者信息 +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Origin of Chinese Rural Aesthetic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riental Design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摘要

中國鄉村美學的傳統淵源是中國美學的主體,也將成爲人類文化和藝術的共同財富,因爲“東方設計”的提出,與“西方設計”有著直接的關係,同時也是在廣泛吸收西方美學的基礎上的“中西融通”。而通過對於體現出“山水田園”和“中國美學”的中國鄉村美學的傳統淵源與古代設計思想的關係,與彰顯“田園美學”和“中國精神”的鄉村美學與東方設計、東方設計學的緊密關係的研究。從而取得以中國爲代表的“東方設計”其突出點就是山水或田園美學的獨特性,同時這些也是“鄉村美學”的傳統淵源,並成爲“東方設計”或“東方設計學”需要認真對待與傳承的傳統精華,以及對於“中國特質”或“中國精神”的把握與彰顯。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origin of Chines eruralaesthetics is them ainbody of Chinese aesthetics, and it will also become the common wealth of human culture and art, because the proposal of “Oriental Design” has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Western Design”, and it is also a “fus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based on the extensive absorption of Western aesthetics.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origin of Chinese rural aesthetics and ancient design thought, and the close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aes thetics, oriental designan dorientaldes ignstudies. Thus, the outstanding point of “Oriental Design” represented by China is the uniqueness of landscape or pastoral aesthe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se are the traditional origins of “rural aesthetics” and become the traditional essence of “Oriental Design” or “Oriental Design Science” that needs to be seriously treated and inherited, as well as grasping and highlighti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r “Chinesespirit”.

关键词

鄉村美學 / 東方設計 / 田園美學 / 東方設計學 / 中國精神

Key words

Ruralaesthetics / Orientaldesign / Pastoralaesthetics / Orientaldesign / Chinese spirit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謝九生. 中國鄉村美學的傳統淵源及其與東方設計的關係研究. 东方设计学报. 2021, 1(1): 22-26 https://doi.org/10.12400/isds.jod.2021010122
.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Origin of Chinese Rural Aesthetic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riental Design. Journal of Oriental Design. 2021, 1(1): 22-26 https://doi.org/10.12400/isds.jod.2021010122

引言

對於中國鄉村美學來説,多表現爲田園美學的主要特徵,而田園美學則與田園詩畫等文藝形式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認爲田園美學産生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以陶淵明的田園山水詩爲代表。但是經過近現代工業社會的發展,以及隨著城市文化的興起,城市化或城鎮化的崛起和加劇,維持幾千年的單一的農耕社會或鄉土社會已經發生變化。因而今天所説的鄉村美學多是指與城市美學相對的一個概念,同時也形成了城市山水文化或藝術。因此雖然傳統的鄉土社會或鄉村社會受到了衝擊,也多有衰弱的論調,但是山水美學或田園山水美學的傳統基因並沒有消亡。而且,隨著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的鄉村建設運動的不斷高漲,以及近幾十年來對於鄉建或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視與重現鄉土味道和留住鄉愁的呼籲,使得現代鄉村規劃與設計成爲中國設計或東方設計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東方設計或中國設計成爲彰顯鄉村美學的重要手段,而傳統田園山水文化和美學仍然有著嶄新的價值,以及綻放出新的魅力。

1 山水田園與中國美學:中國鄉村美學的傳統淵流與古代設計思想

中國古代鄉村社會與隱逸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因而“中國鄉村美學更多地體現了隱逸文化的某些特點,表現了士人恬淡質檏的精神趣味。”[1]文人或士大夫對於鄉村或田園的美學觀照,表現出對於閒適、平淡、恬靜等隱逸生活的向往。而所謂“極端的鄉土社會是老子所理想的社會,‘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2]這種現象的産生多與時代動亂有著直接的關係。因而與隱逸相關的山水田園搆成了中國傳統美學主要的觀照對象,因爲“以田園詩爲代表的鄉村美學則主要關注具有日常生活氣息的鄉村田園風光之美,雞豚牧牛、場圃桑麻、黃發垂髫等都是鄉村美學關注的中心。雖然鄉村美學和自然審美都表現瞭高蹈於世的平淡旨趣,但相較而言,鄉村美學更具有熱忱的人間氣息,且相對於山水詩自然審美中士大夫的精英色彩,鄉村美學更具底層意識和平民關懷。”[3]當然,雖然“精英色彩”與“平民關懷”有著許多的不同,但是兩者並不矛盾,世人或隱者包括隱居後的陶淵明都必須面對吃、穿、住、行和柴、米、油、鹽的人間氣息,以及漁、牧、耕、樵等俗事勞作,而這些也都體現出“平淡”的審美意味。
由此“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4]而留住鄉愁則與保持鄉土有著直接的關係,中國現代鄉村美學的衰弱很大一方面是鄉村或田園景觀,即村落的消失,而且“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中國鄉土社區的單位是村落”[5]。而村落的衰敗或消失則是鄉村美學衰弱的重要原因,其中當然也包括城市美學的擴張,但是今天城市的發展與西方設計有著直接的關係。因此城市化的發展和擴張,則體現出傳統文化與設計的消失,因而東方設計或充分體現“田園山水美學”的中國設計與鄉村美學的保存有著密切的聯繫。因爲“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之一就是基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認識世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强調‘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爲一’,順應自然,側重對倫理道德、內在情感、精神世界的關注,各家的哲學思考常以‘道’的範疇闡述其哲學理念。‘道’於儒家是倫理道德、仁孝禮儀;於道家是萬物之源;於釋家則是禪修得到的精神昇華。中國古典造物思想中的‘物以載道’是將無形的‘道’以有形的物的方式呈現。”[6]“物以載道”所體現的是中國傳統造物與設計理念之中的道器關係,這其中既包括“重道輕器”,也包括“道器一體”,也是“天人合一”的充分體現。並與田園美學或山水美學中所强調的“以形媚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相一致的。這是因爲“作爲中國藝術美的主要創造者——文人士大夫,較之於其它任何民族、任何文化群體的人更易於游樂山水、寄情山水、隱逸山水,因而山水自然世界對於中國文學藝術和美學傳統的重要意義就顯得比其它國家更爲突出。”[7]這種“獨特性”搆成了中國鄉村美學的“傳統特質”,在儒、釋、道三家學説之中,尤其是“老莊哲學——山水文化——中國美學,這一文化鏈帶上包涵著無比豐富的內涵。”[8]因而,山水美學或田園美學搆成了中國美學的主體部分,而田園山水美學表現在繪畫藝術之中,就是“田園山水畫···其深層次原因就是對生存狀態的關注,借自然生命的活力抒發出人的理想情懷。”[9]當然,隱逸多成爲古代文人或士大夫對於理想的生存狀態的向往,但是在現實之中任何人都不能免俗。
因此,郭熙在《林泉高致》之中認爲“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爲得,何者?觀今山川,地占數百裏,可游可居之處十無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謂此佳處故也。故畫者當以此意造,而鑒者又當以此意窮之,此之謂不失其本意。”[10]郭熙認爲山水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的原因,不僅僅是可居、可游之山水比較少才珍貴,而是强調流連忘返、閒適山居的山水意境對於藝術的重要性,這與今天所説的“詩意的居住”有些類似。而“田園山水的兩大重要主題都來自於對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注。因爲它觸動人類的生命需求,所以人們對它容易産生美感”[11],因而“田園美學”的産生與人類的生命需求和生存狀態有著直接的關係,這其中與文人的參與有著密切的關係,“田園美學是産生於東晉時期的一種美學思想。···是一種屬於庶族士人特有的審美方式,是士人美學和農人生活的現實連接。”[12]而既使今天古代文人的生存方式已經改變,但是這種對於人類的生態關注不會改變。即使到了今天受到西方美學的影響,並形成了一種表現爲“中西融合”的當代風格。因而“當代鄉村美學的基本內涵包括了經濟、環境、社會三個層面,具體可以歸納爲村落美、産業美、景觀美、文化美。”[13]這些當代鄉村美學既是傳統田園美學的延續,又是“中西融合”發展下新時代的愛國懷鄉、生態樂園等主題的田園山水美學。而且這些村落設計、景觀設計、建築設計和環境設計等中國設計的重要方向,成爲彰顯新型鄉村美學的藝術手段,從顯示出“東方設計”的內在本質與外在形態。
尤其是“今天的世界,已不再是單極化的格局,正朝著多元化的方向進化發展。人類文明的多元化當然不可缺少東方文明這一人類歷史上一直呈現光輝的組成部分,中國作爲東方文明的代表應當也必須完善並弘揚促進人類發展的當代東方文明。”[14]因此,傳統田園山水或鄉村美學成爲東方設計美學的主要成分,而中國鄉村美學或田園山水美學的傳統延續和現代轉換則是東方設計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搆成中國現代美學的重要內容。而作爲東方設計的重要代表中國傳統造物與設計對於西方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
比如,“十六至十八世紀的‘中國風’爲當年沉悶的歐洲設計舞臺吹來淸新的裝飾主題,並引發日常生活的時尚趣味。十九至二十世紀的‘中國主義’尤爲當年全方位大發展中的歐洲藝術和設計領域帶來人文功能主義的設計理念,尤其在家居設計方面,中國家具系統由席地而坐向高坐式發展的獨特的生活習慣演化經歷,爲歐洲幾千年僵化的設計思維注入了新鮮血液,使其煥發青春並隨之步入創意時代。而二十一世紀的‘新中國主義’則是立足於中國本土,由中國新生代設計師唱主角的當代藝術設計創意思潮”[15]。這裏所説的“中國風”也包括“日本風”,是西方受到東方傳統造物與設計藝術的影響所形成的一種雜糅的歐洲風格,其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以中國爲代表的東方設計與藝術的影響。“‘中國風’是一種奇異之物,它是一種完全的歐式風格,但它的靈感卻全部來自於東方。”[16]而“中國主義”則是中國傳統與現代設計藝術,尤其是傢具不同於西方,並對於西方産生重要影響的中國設計風格。同時“新中國主義”則是其風格的進一步演進,這其中包括東、西方設計風格的融合與發展。而在其中新型鄉村美學或田園美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田園美學與中國精神:鄉村美學與東方設計、東方設計學的關係

山水美學包括田園美學成爲中國美學的主體,因而鄉村美學與東方設計的契合能夠充分體現出中國美學的現代發展與中國精神的當代傳揚,因此,“東方設計美學”一方面與東方設計、東方設計學有著密切的關係,另一方面與由村落設計、景觀設計等體現出田園山水美學的藝術形式有著緊密的關係,從而成爲組成“新中國主義”的主角。而且,新型鄉村仍然是對於“閒適平淡”和“平靜安適”的美學追求,早期“鄉土社會”的傳統淵源仍然會延續下去。而且,“鄉土社會是靠經驗的,他們不必計劃,因爲時間過程中,自然替他們選擇出一個足以依賴的傳統的生活方案。各人依著欲望去活動就得了。”[17]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生活和規劃設計將更加的科學與完善,以及更加的具有文化與藝術氣息。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鄉村美學不僅以田園美學爲主,而且與自然美學和諧融洽,因此鄉土社會或鄉村生活仍然體現出“天人合一”的美學追求和象徵意味。而“象徵是包括多數人公認的意義,也就是這一事物或動作會在多數人中引起相同的反應。”[18]因而田園美學作爲中國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象徵意味的表達也將成爲“東方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以中國爲主的東方設計在村落設計、景觀設計、建築設計和環境設計等方面是基於中國文化、中國美學傳統與現代設計理念的契合。
而一般而言,“東方設計是相對於西方現代主義設計而言的,東方設計中的‘東方’是‘基於東方文化’的意思;‘設計’則包括環境設計、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城市設計、産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信息設計、交互設計等多個專業。所謂‘基於東方文化’,就是在設計理念和設計實踐中以東方文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物我相生的環境觀爲準繩,將傳統設計中的‘心師造化’、‘妙造自然’的藝術境界,藉助現代的新興技術手段,轉移到現代的設計産品當中來的過程和方式。東方設計並不簡單地等同於由東方人從事的設計,或等同於在東方産生的設計,而是指在東方文化的浸染、熏陶和創造性的運用中,用符合現代人的實際需求的,富有創造力的作品來傳達對於東方文化的借鑒、承繼和發展。”[19]因而在其中“東方文化”的定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同時也包括“東方哲學”或“東方美學”的界定問題,而以第二大經濟實體的中國爲代表的“東方文化”是無需質疑的,經濟基礎對於上層建築的決定性,在近現代對於中國有著劇烈的衝擊,到了二十一世紀對於西方也同樣有效,只是“文化是依賴象徵體系和個人的記憶而維護著的社會共同經驗。這樣説來,每個人的‘當前’,不但包括他個人‘過去’的投影,而且還是整個民族的‘過去’的投影。歷史對於個人並不是點綴的飾物,而是實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礎。”[20]因此,“中國文化”作爲“東方文化”的代表,對於“東方設計”的影響仍然具有決定性,而且西方學界多持否定態度的就是以中國爲代表的東方文化或設計對於西方的影響從十七、八世紀的“中國風”開始,直到今天。中國與瓷器的英文等同就是一個可以獲得證明的細節。但是近代學者多有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學全盤否定的思潮與觀念,這是受到西方科學等衝擊下的非正常反應。而由於“文化本來就是傳統,不論哪一個社會,絶不會沒有傳統的。”[21]也就是無法把現代與傳統割裂開來,因此,一方面“東方主義”的核心是中國文化和哲學。另一方面體現出“心師造化”、“妙造自然”的藝術境界的中國美學,以及其中的田園或山水美學作爲鄉村美學的代表則對基於“東方文化”的“東方設計”有著重要的價值。同時也與“東方設計學”緊密聯繫起來。而所謂“東方設計學是基於東方文化和東方哲學,結合中國傳統造物和環境設計的實踐和理論積累,兼容并包的汲取現代設計的精華,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構建起的一門具有歷史積澱、文化傳承和現代生命力的設計學科。”[22]中國傳統藝術的各個子門類之間多處於盤根錯節的緊密關係之中,因而傳統造物藝術或設計,一方面在不斷進行著現代轉換,因爲中國現代藝術在中西傳統藝術的影響下,已經形成了新的“中國藝術”,以及高度融合的“中國美學”對人類文化與藝術傳統的精進,傳統田園美學的現代轉換也在中國現代設計美學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而中國現代設計者對於“鄉村美學”的把握要吸收“田園美學”的優良傳統與當代特徵,纔可能成爲“東方設計”的範疇,否則永遠在西方之後而渾然不知。近現代西方設計對於東方設計的影響雖然是決定性的,但是“東方設計則基於未發生斷層和劇變的數千年東方文明,秉承匠作美、自然美、境界美相統一,人生修養和社會功能相結合的設計理念,這一理念繼承了東方文化中的‘詩性’,使設計學獲得多個人文學科的滋養”[23]。而且“東方設計有突破點,并且有無限發展的空間。”[24]“詩意”和“人文”正是“東方設計”的傳統精華。從而使得“東方設計”首先仍然突出或突破於“西方設計”,而這個突破點就是中國傳統設計與田園美學的支撐,尤其是作爲中國山水美學重要部分的田園美學,一方面成爲東方設計與西方設計進行抗衡的傳統力量與新型鄉村美學建設的優秀傳統;另一方面作爲“中國精神”的代表之一,對於“東方設計學”有著重要的意義。田園美學所體現出的“天人合一”和“物我合一”的美學意味,搆成了中國美學的本質特徵,而這也是中國傳統造物與設計藝術的基本特質,並能夠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
而且,有學者也認爲:“我既不覺得東方設計與西方設計是對抗性的關係,在信息共享的時代,東方人一定要區别於西方另搞一套。也不認爲西方文化霸權建立起來的設計潮流趨勢就一定要東方人遵循西方設計的審美趣味與流行規則。而我認爲構建東方設計學的核心是文化話語權,是在設計活動與成果中倡道一種我們國家自己的美學品格。”[25]而且這種“美學品格”多是傳統文化與藝術之中所固有的東西,並經過數千年的積澱以及在近現代對於西方設計的優秀傳統與精華的吸收與結合而成的。同時另搞一套其實也是很難的,這種所謂的另一套的“創新”也多逃不出東方或西方設計的藩籬。當然相對於“西方設計”,以中國爲代表的“東方設計”或“東方設計學”的傳統多表現出經驗式的類似於“發明創造”的古代造物和設計形式,同時“中國美學”或“田園美學”中對於“詩意”和“意境”的推崇,也使得中國傳統設計缺乏類似於科學研究的“精準性”。因此,“‘東方設計學’的靈魂是‘精準設計’。所謂精準設計,不僅僅是設計程序、設計方法、設計內容的精準,還必須包括設計應用,并且以設計應用作爲設計是否精準的評價標準。幾千年來,西方對科學的定義一直是以其自身作爲封閉系統進行驗证。盡管當代以來,西方在對設計定義不斷修正的過程中,早已認識到設計的兼容性甚至開放性。但是,大多數看法仍舊是建立在把設計嚴格區别於傳統意義上的‘發明創造’基礎之上的,也就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或者不願意承認,方法和形式的創新實質上也是‘發明創造’。更何況當今許多的發明創造正是在設計産品的過程中完成的。這正是‘東方設計學’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加以證實和建構的。”[26]因此,“設計應用”的“精準性”成爲“東方設計學”中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也在當代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有著突出的地位,過程性的當代鄉村美學的振興需要“精準設計”應用其中,因爲新型鄉村建設對於當代田園美學的把握多是沒有模範和先例可以套用的,而是因地制宜地在“發明創造”之中對於鄉村美學或田園美學的創新,而這也是對於“中國精神”的彰顯。

3. 結論

中國鄉村美學的傳統淵源是中國美學的主體,也將成爲人類文化和藝術的共同財富,因爲“東方設計”的提出,與“西方設計”有著直接的關係,同時也是在廣泛吸收西方美學的基礎上的“中西融通”。而以中國爲代表的“東方設計”其突出點就是山水或田園美學的獨特性,同時這些也是“鄉村美學”的傳統淵源,並成爲“東方設計”或“東方設計學”需要認真對待與傳承的傳統精華,以及對於“中國特質”或“中國精神”的把握與彰顯。

参考文献

[1]
程勇真. 傳統鄉村美學消逝的趨勢表征及反思[J]. 中州大學學報, 2015, 32(3):45.
[2]
費孝通. 鄉土中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32.
[3]
程勇真. 傳統鄉村美學消逝的趨勢表征及反思[J]. 中州大學學報, 2015, 32(3):44.
[4]
費孝通. 鄉土中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9.
[5]
費孝通. 鄉土中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13.
[6]
周武忠. 再論東方設計——東方設計學的概念、內容及其研究意義[J]. 中國名城, 2017(9):6.
[7]
劉紹瑾. 山水文化與中國美學傳統[J].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 20(3):55-56.
[8]
劉紹瑾. 山水文化與中國美學傳統[J].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 20(3):57.
[9]
張正忠. 在入世與出世之間現代田園山水畫的內容特質初論[J]. 美術觀察, 2010(6):47.
[10]
[宋]宋郭熙. 林泉高致[M]. 周遠斌點校纂注: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0:16.
[11]
張正忠. 在入世與出世之間——現代田園山水畫的內容特質初論[J]. 美術觀察, 2010(6):49.
[12]
程勇真. 傳統鄉村美學消逝的趨勢表征及反思[J]. 中州大學學報, 2015, 32(3):46.
[13]
曹倩穎. 基於鄉村美學的歷史文化村鎮景觀整體性保護框架研究[J]. 建築與文化, 2020(3):37.
[14]
吳海燕. “東方設計學”——文明進化的必然[N]. 美術報, 2016-11-26(6)版.
[15]
方海. “東方”、“東方設計”與“新中國主義”[J]. 新美術, 2015(4):8.
[16]
方海、 陳紅. 現代傢具設計中的“中國主義”——對椅子原型的研究[J]. 裝飾, 2002(3):61.
[17]
費孝通. 鄉土中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139.
[18]
費孝通. 鄉土中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23-24.
[19]
周武忠. 論東方設計[J]. 中國名城, 2016(4):4-5.
[20]
費孝通. 鄉土中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31.
[21]
費孝通. 鄉土中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84.
[22]
周武忠. 再論東方設計——東方設計學的概念、內容及其研究意義[J]. 中國名城, 2017(9):6.
[23]
周武忠. 論東方設計[J]. 中國名城, 2016(4):5.
[24]
王受之. 東方設計的突破[J]. 全國新書目, 2010(5):71.
[25]
李超德. 東方設計學是設計哲學[J]. 湖南包裝, 2018(5):4.
[26]
吳海燕. 定義“東方設計學”[J]. 新美術, 2016(11):20.
PDF(1417 KB)

617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