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4-03-28出版    2024年, 第4卷, 第1期
      

  • 全选
    |
  • 陳杏怡
    2024, 4(1): 1-6.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針對當前梅州梅花旅游産業存在的品牌建設意識缺失、産業融合不足、産品內容單一以及文化傳播缺乏導致知名度低等問題,提出一系列文旅融合發展策略。深入調研,挖掘梅花內涵,强化當地梅花旅游品牌的塑造;通過打造梅花文化旅游場館、以活動爲承載創辦本土演繹節目、設計文創産品以及體驗性活動等措施深化産業融合;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新興傳播平臺豐富文旅業態,提高宣傳效果。通過文旅融合發展策略的運用、探索梅花文化內涵與現代傳播方式,能够增加梅州梅花産業的文化價值、深化産業融合從而活態傳承梅州的梅花文化,有利于高質量發展旅游業,助力鄉村振興。

  • 傅康麗, 吳紅芝
    2024, 4(1): 7-11.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對大自然充滿敬畏與崇拜,衍生出各種圖騰神話傳說。早在彝族祖先時代(氏族部落時代),彝族視火紅的馬纓花爲女陰和女性生殖器的象徵,是彝族生殖之神,也是彝家祖神,象徵著氏族昌盛,人丁興旺。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圖騰神話漸漸失去了它的作用,馬纓花也走下神壇,走入生活,以刺綉、紋樣等方式成爲彝族人們生活中最喜愛的花。本文將按照時間順序過程,將馬纓花的寓意變化,以及馬纓花如何從圖騰轉變爲圖案的過程進行梳理與剖析,挖掘仍未被發掘的彝族花文化,傳承幷發揚彝族馬纓花文化。

  • 管怡雯, 盧意, 張志國, 鄒維娜
    2024, 4(1): 12-18.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萱草(Hemerocallis ssp.)作爲中國傳統名花,既有“母親、母愛”和“忘憂”“宜男”等豐富文化內涵,也是歷代文人廣爲歌咏的對象。以西晋到明代的96首描摹萱草景觀的古典詩詞爲研究對象,運用語義分析方法從寫景狀物的實境中探究萱草種植的特徵,結果表明萱草在庭院中以階前、堂前爲主要種植環境,以叢植爲主要種植方式,配植的常見種類有竹、蓮、石榴、蜀葵和椿等,在自然環境中多見于水邊和山野。風景詩詞中對萱草的審美包括姿態、色彩、芳香等植株美或群體美,還有四時應物、花事活動等。詩詞中對萱草的審美情感在唐宋以“閑適和曠達”爲最多,其次則是“思念與離愁”“欣喜與贊頌”;到明代則是以“頌福與祝禱”居多。詩詞中體現的意境,唐代以“寂寥、幽清、清新”爲主;宋朝的意境最多元化,重點是“明麗、恬靜、幽清、典雅”;明代以“祥和”爲最多。在明代以前萱草的自然美和與生活的情景交融喚起多元的審美意境,從明代起則表現出符號化的傾向,審美角度、情感、意境開始程式化。對古代萱草種植方式和審美特徵的理解,爲萱草在現代園林中的植物設計和應用提供參考。

  • 何思笑, 張建國, 朱國榮, 徐美貞, 樓飛
    2024, 4(1): 19-24.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荷花是我國傳統名花之一,兼具賞、食、藥和文化等多重功能,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形成了內涵豐富的荷花文化。本文在梳理中國荷花文化的基礎上,分析其基于六覺視閾下康養功效及其應用場景;幷對其飲食産品創新開發進行了探究。結果表明,荷花在視、聽、嗅、味、觸及意覺等方面均能經由感官刺激而對人起到正向的激勵和調節作用;荷花在飲食文化方面具有菜肴應用和加工應用兩個方面形成了種類豐富的産品。挖掘和應用荷花文化,對于生産性景觀、康養型園林和健康休閑活動的建設與開發,對于打造鄉村特色産業具有重要作用。

  • 黃秋霞, 吳紅芝
    2024, 4(1): 25-31.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討牡丹花裝飾紋樣的藝術形式和審美價值。通過對牡丹花裝飾紋樣在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中的藝術形式進行分析和比較,揭示了牡丹花作爲一種重要的裝飾元素,在傳統藝術中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義。幷對當代藝術創作中對牡丹花裝飾紋樣的傳統繼承與創新實踐提出幾點建議。本研究對于進一步理解和傳承牡丹花裝飾紋樣的藝術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 李柔萱
    2024, 4(1): 32-37.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中國是茶葉的發源地,也是發現和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茶類資源豐富。雲南是茶葉種植大省,尤其以大葉種普洱茶樹爲特徵,普洱茶樹花資源豐富、品佳質優。近二十年來雲南普洱茶市場迅速發展,但普洱茶樹花的開發利用和市場發展却相對滯後。本文通過調查昆明南、北兩個主要茶葉交易市場和幾個主要普洱茶産區的茶農情况,發現由于歷史原因、傳統觀念、營銷滯後、普洱茶樹花采摘存在客觀困難、防蟲、保存等原因,市場存量和估值都較低。通過對普洱茶樹花市場的現狀分析,厘清雲南普洱茶樹花市場低估值産生的原因,幷對普洱茶樹花市場進行分析和展望,以期爲雲南普洱茶樹花的研究與開發提供一定的幫助。

  • 劉燁, 趙國林, 王有國
    2024, 4(1): 38-44.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國,百合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一種藥食同源的觀賞性花卉。爲了促進百合花文化的傳播,本文在廣泛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綜述了我國百合的歷史起源和栽培歷史,通過對百合各個歷史時期的記載分析了百合在詩詞、散文等文學藝術中的文化內涵,介紹了絢麗多彩的百合花文化,包括百合在繪畫、音樂、瓷器、郵票等其它形式藝術作品中的應用價值,爲弘揚百合花文化提供了依據。

  • 蘇士利, 嚴陶韜, 黃長兵
    2024, 4(1): 45-50.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和美鄉村建設成爲重要內涵。月季花文化作爲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本文通過對月季花文化發展歷程的研究,探討其在和美鄉村建設中的文化價值,旨在爲推動鄉村文化和産業振興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鑒。

  • 孫體梅
    2024, 4(1): 51-58.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量文獻資料收集的基礎上,研究了中國古代有關杜鵑花的文學作品,分析了杜鵑花在古代文學作品中表現出來是美學特徵。根據杜鵑花在文學作品中的內涵和意境分析,總結出杜鵑花2種不同形象美,六種不同的意象美。最後分析杜鵑花在不同的美學在古代文學中的表現,讓更多的人瞭解杜鵑花深厚的文化內涵。

  • 王宇暄, 王夢迪, 于曉南
    2024, 4(1): 59-64.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芍藥是我國的傳統名花,不但歷史悠久,還具有一種歷久彌新的文化感染力。本論文分別探討了佛教、儒教、道教、薩滿教四個不同民間信仰與芍藥花之間的關係,分析了芍藥花的應用歷史與傳統民俗,以促進芍藥花文化的推廣和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 吳嘉悅, 崔雅琦, 于曉南
    2024, 4(1): 65-73.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芍藥(Paeconia lactiflora)是中國傳統名花,近年來國內舉辦芍藥文化節的地區日益增多,在策劃模式的開發、經營與組織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本文通過整理國內芍藥節的發展現狀,剖析了現今芍藥節策展模式及亮點,發現多地芍藥節能够結合地方特色文化,多元活化本土芍藥資源,縱向延伸芍藥産業鏈的同時深化地區農文旅融合發展。然而,多元文化的融合與‘花經濟’産業鏈的延伸發展,一定程度上埋沒了芍藥節中花文化傳播的主體地位。因此,重視芍藥花文化在芍藥文化節中的主導作用,建立科學規範的節事評價體系,是促進芍藥花卉節事旅游可持續發展,振興中國芍藥花文化的重要舉措。

  • 謝九生, 鍾愛芳
    2024, 4(1): 74-78.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宋金以來,隨著陶淵明在中國傳統文學和藝術中地位的不斷增高,與陶淵明相關的詩畫藝術不斷興盛,這也充分體現在題畫詩的記載之中,以及有許多繪畫保存到今天。特別是陶淵明與菊花有關的許多繪畫藝術,主要包括“采菊圖”“賞菊圖”“愛菊圖”等,這些陶淵明繪畫有的屬人物畫的範疇,有的則是山水畫的特徵,或者稱爲山水人物畫或人物山水畫。這些“陶菊”意象相關的題材或主題繪畫,不僅成爲畫史構建中的重要內容,而且也體現出中國詩畫藝術發展的深層內涵,同時這些詩畫藝術的流變過程與形態特徵,既能反映出當時人們的審美意識形態,也能够體現出傳統畫學的發展規律與特點,因而對于詩畫藝術史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 曾進, 朱馨怡, 鄒晶晶, 曾祥玲, 蔡璇, 楊潔, 張倩
    2024, 4(1): 79-83.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作爲中國十大傳統名花,在我國有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它不僅具有濃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還在醫學、飲食、文學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本論文從精神文化和物質實用層面概述了桂花的起源、發展和應用,助力桂花文化的傳播,幷爲桂花産業的發展給予思路與支持。

  • 張國哲, 陳萌萌, 顧翠花
    2024, 4(1): 84-87.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過對牡丹的名字起源、栽培歷史與中華文化的交融、名人典故、園林應用等方面的分析,充分討論與發掘牡丹的文化內涵。牡丹是我國的傳統名花之一,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最早能追溯到2000多年前,繁盛時期是在我國的唐宋年間,因其雍容華貴的姿態深受人們所喜愛。跨越兩千多年的生死輪回與中華文化不斷交融,現如今不再僅僅是美麗的象徵,更有著富貴吉祥的寓意,已經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牡丹在現代園林中運用亦頗廣,如牡丹專類園、花帶、花台、花境也可以作爲盆栽以及切花觀賞,其中以牡丹專類園以及牡丹花台的應用最爲廣泛。

  • 張國哲, 陳萌萌, 顧翠花
    2024, 4(1): 88-91.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過對鬱金香的名字起源、栽培歷史、文學作品、園林應用等方面的分析,充分討論與發掘鬱金香的文化內涵。鬱金香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也是國際花卉市場上重要的花卉之一。鬱金香在歐美國家的種植範圍較廣,以荷蘭的栽培最爲著名,現鬱金香也被世界其它各國廣爲栽培,以其獨特姿態和艶麗色彩贏得了各國人民的喜愛,被譽爲“花中皇后”,許多國家也把鬱金香定爲國花。

  • 張利利, 王浩, 汪欽兵, 駱鵬, 居蓓蓓, 丁晴
    2024, 4(1): 92-96.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依托花文化發展起來的花卉旅游業已成爲當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産業之一。中國花卉文化看似以“花”爲核心,而深層探究則是以“人”爲主的文化現象。李白的千古絕句“烟花三月下揚州”、隋煬帝尋而不得看瓊花的傳說、金農畫筆下的梅花等等賦予揚州豐富的精神和文化內涵,同時以花爲媒構建了揚州城市形象,促進了揚州的旅游發展。本文以揚州瘦西湖風景區“湖上梅林”爲例,深入挖掘其豐富的花文化內涵,以及對瘦西湖旅游旺季的影響,探討花文化對旅游業的影響。

  • 張葳, 朱紹才, 于曉南
    2024, 4(1): 97-103.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芍藥(Peaonia lactiflora)是我國原産的著名花卉和藥用植物,其悠久的栽培和應用歷史,令其在衆多古籍名著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幷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國芍藥花文化,成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對《山海經》、《紅樓夢》等古籍小說、《牡丹亭》等戲曲劇本裏對芍藥的描寫進行整理和分析;對《本草綱目》等藥典裏的芍藥進行介紹。本研究結果對完善我國傳統花卉文化體系,弘揚中國花文化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章利民
    2024, 4(1): 104-107.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萱草在我國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其被歷代稱爲宜男草、忘憂草、母親花等。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歌賦來贊頌萱草,萱草的形象在揚州的歷代詩畫中也頻繁出現。萱草的歷史文化價值值得研究與發揚。

  • 鄭碩理, 馬濤, 舒東膂, 胡景坤, 嚴佳文, 鄧靜, 張巧玲
    2024, 4(1): 108-111.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從164個萱草品種中測得201種色彩,將這些色彩進行K-Means聚類,再將孟菲斯設計風格色彩、中國傳統色彩與萱草色彩開展比較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萱草色彩中93%爲暖色,聚類後的萱草色彩與孟菲斯設計風格色彩具有相似的色彩,但萱草色彩的對比弱于孟菲斯風格色彩,兩者風格不同;聚類後的五種孟菲斯風格色彩與中華傳統五色觀的概念相似,通過中華五色觀,可覽文化自信之源;萱草色彩中的一部分與中華傳統色彩十分相似,其展現的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傳遞出忘憂、孝親、鄉愁等豐富的人文情感;時代對萱草“忘憂草”的文化符號有了新的解讀,萱草成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符號之一。

  • 周玉梅, 歐靜
    2024, 4(1): 112-116.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對不同花卉的生物學特徵及生態習性的認識,人們將花卉的各種自然屬性與人進行類比,逐步形成花卉自然屬性與人性、人類社會的種種關聯,進而形成一種普遍的社會觀念,即中國獨特的花文化。花卉物種和形態的多樣性是花文化形成的自然基礎, 杜鵑花是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有著“花中西施”的美譽,我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從古至今,有許多關于描寫杜鵑花的文學作品。本文通過賞析描寫杜鵑花的文學作品,分析描寫不同杜鵑花花色的文學作品,認爲紅色杜鵑、白色杜鵑、紫色杜鵑三類不同色彩的杜鵑花能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其色描繪出三種不同的意境,渲染三種不同的氛圍。文學作品中表達不同感情色彩的杜鵑花主要分成兩大類,一是表示哀怨感情色彩的杜鵑,表現出作者內心的凄凉;二是表示熱烈感情色彩的杜鵑,彰顯出富貴的氣息。雨後場景和戰爭場面是杜鵑花情境表達的重要載體。通過對描寫杜鵑的古代文學作品進行賞析,品鑒古代文學中的杜鵑花文化,將杜鵑花文化和自然資源相結合,運用到現代園林建設中,讓人們在園林中感受文化熏陶、體會文化魅力,獲得更加豐富的觀花品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