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4-12-28出版    2024年, 第4卷, 第4期
      

  • 全选
    |
  • 黃穎
    2024, 4(4): 1-8.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中國國內直接以“室內設計”命名的本科及研究生專業設置相對有限。相比之下,普瑞特藝術學院的室內設計專業在全美乃至全球範圍內始終處於領先地位。本文以該院兩年制研究生課程為研究對象,結合筆者親身參與的畢業設計實踐,系統分析其課程結構設置。與純藝術不同,設計始終在形式與功能之間尋求平衡,同時深刻反映了設計師對時代議題的思考。研究表明,普瑞特採用以項目為基礎、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邏輯化與個性化的設計思維,並通過將實踐操作融入項目式教學,實現了“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目標。

  • 塗平榮, 龔在鳴
    2024, 4(4): 9-15.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完善農村殘疾人托養服務體系,是提升政府服務能力與社會關愛、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增強殘疾人社會參與能力、解決農村托養服務中心現實困境等多重需要;目前雖已取得“托養服務方式的多樣化和精准化基本實現、托養服務項目的全面性和實效性有效提升、農村殘疾人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等主要成效;但仍面臨“托養服務設施不完善、人員短缺且專業素質不高、資金不足且分配不合理、服務質量不高”等困境;成因在於“相關政策支持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工作人員素質不高、社會參與度低”,應通過“強化相關政策的制定、執行與監督,完善相關服務設施,提升相關人員素質,擴大社會參與主體,加強相關科技研發與運用”等策略加以應對。

  • 王涵昱, 劉曉東, 唐浣塵
    2024, 4(4): 16-24.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迫切需要。以浙江省建德市之江村為例,以空間重塑作為鄉村振興的新視角,在挖掘之江村自然稟賦和當地稻米農耕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將心流理論與共享空間設計相融合打造休閒旅遊文化空間。採用Kano模型對遊客需求進行調研並厘清重點設計要素,針對之江村空間設計面臨的挑戰,以心流理論為支撐提出共享空間設計策略,通過空間設計實踐激發遊客的心流體驗,增強空間粘性,賦能鄉村文旅發展,帶動鄉村內生成長,為美麗鄉村建設拓展新思路。

  • 王珏
    2024, 4(4): 25-30.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楊智榮
    2024, 4(4): 31-39.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鄉村景觀與詩人此在精神所凝練的古詩詞,是江南水鄉人居環境的美學符號。隨著長三角超大城市群一體化、現代化的建設,江南水鄉聚落所具有的詩情畫意正在逐步消散。本研究從中國古代環境美學的思想體系出發,分析江南古詩詞中的鄉村“自然性”與“人工性”的審美特徵。並對古詩詞文本中江南水鄉“環境-人居”的意象元素進行審美偏好解析。山林、江水、日月、花木等環境要素,與村落、田園等人居要素構成了江南水鄉“山水格局”“江村聚落”“田園農耕”等詩意圖景。最後,在此基礎上提出江南水鄉山水畫卷、花木場景 、田園意趣的詩境營建路徑,為江村景觀形象的保護與詩意棲居的場景營造提供了指引。

  • 張念偉
    2024, 4(4): 40-46.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傳統村落是我國農耕文明的重要產物,歷史價值極其重要。其鄉村文化景觀的保護在建設美麗中國、實施鄉村振興、傳承傳統文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本文以藝術介入這一村落振興的常用手段,在場景理論的視閾引導下,結合個案研究方法,考察藝術介入傳統村落路徑的策略與成效。研究表明,藝術介入傳統村落的場景營建不僅有助於激發村落文化活力、增強地方特色,還能促進社區參與經濟發展。而傳統村落的場景藝術化行動,也為場景理論的中國化提供了寶貴的案例資源。

  • 張一蕾
    2024, 4(4): 47-54.
    摘要 ( ) Rich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探討了雙色圖案中色彩自然感與色彩對比度對審美偏好的影響。通過實驗分析發現,高自然感的色彩組合通常能顯著提升圖案的美感和喜愛度,而低自然感的組合則在高對比度條件下表現更優。研究還揭示了參與者在圖案選擇中會將色彩偏好與個人經歷及應用場景相聯繫,在大場景中傾向於柔和色彩組合,小物體中則偏好明亮且對比強烈的組合。本研究為雙色圖案設計中的色彩選擇提供了新的見解,有助於提升設計的審美效果和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