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植物配置是以花卉植物為主,根據功能要求及景觀性質、規模、空間容量等,組成景色、景物開闢美的境域,做到科學性與藝術性,人造景觀與自然環境的完美結合,滿足人們遊覽和審美賞景的需要。它是一門綜合的藝術,能充分表現大自然的天然美和人類匠心的藝術美。它是文化藝術的延伸,在佈置上要著力深挖當地的文化內涵, 著力創造文化氛圍, 著力提高文化檔次, 著力突出文化品位,使布置的每個景點都能散發出文化的芳香。它又是一門專業技術, 必須熟練掌握花卉植物的性狀並通過各種手法,表現加以揚長避短才能達到最完美的程度,可將園林花卉組成一定的幾何圖形, 如長方形、圓柱形、波浪形等,還可以結合一些特色建築小品、人文景觀、風土人情等,共同組合成一定的景觀。
南山風景區位於鎮江市潤州區,是4A景區,這裡文化底蘊豐厚,旅遊價值較高,且交通便捷,可達性強。是人文鑒賞、假日遊憩、團體郊遊、旅遊接待的重要景區。南山招隱景區距市中心2.5千米,是南山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的重點景區。
1 景區花卉植物景觀的整體設計
對緊鄰城中心的風景區來說,除了喬、灌木的栽植和建築道路及必須的構築物外,都要用多種植物覆蓋起來,即使是水面,也要利用起來,配置各種水生花卉,這樣才能給人賞心悅目的美景,達到人們對風景區文化娛樂,健身休閒,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要求。
花卉植物配置應在城市大園林的意識下,進行整體的規劃,全面的考慮,全方位的設計,合理布局,在不同的功能區確定不同的園林植物。全區應有基調花卉,各區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佈置不同的花卉種類,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幷體現了一個城市中心風景區的主體特色。
另外,花卉植物的配置還必須根據地形、地貌與其他造景要素,如建築、道路、山石等總體考慮,統一布局後再進行設計,同時還要與周圍空間的樹木、景物相生相應,和諧配合,在構圖造型、比例尺度、色彩搭配上做到協調對比、動勢均衡和多樣統一,取得園林空間藝術構圖的完整性。但鑒於這些地形地貌、植物、建築、園路場地和小品,都是不會說話的演員,因此不同于文學藝術和戲劇藝術等,它只能使游人通過觀賞和游覽很自然地接受到一些“寓教于景”的薰陶。所以不宜將園景按展覽台那樣布置,要強調它的自然性及文化內涵,結合風景來布置的。
2 突出地域文化內涵的在地植物藝術景觀
在風景區花卉的佈置上,因風景區是公眾場所,是城市園林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的面貌、環境保護、人民文化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在花卉植物的佈置上,一定要注入深層地的文化內涵,追求立意新、層次高、符合大衆口味,使人們在休息、遊樂、欣賞美景之余,得到文化的陶冶。
南山風景區招隱景區毗鄰市中心,這裡群山環繞,重巒疊翠,綠樹蔥蘢,古木參天,可謂風景如畫,素有“城市山林”的美稱。南山文化底蘊深厚,書畫家米芾在這裏開創了“米氏雲山流派”, 戴顒在這裡譜就了“游弦”、“廣陵”、 “止息”三部古曲,,南梁武帝的長子昭明太子蕭統在招隱景區居住多年,編撰了我國最早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因此南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化山”。
對一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風景區,花卉植物配置首先強調以文化溢園為宗旨,來突出風景區文化。因為風景區的人文景觀、歷史文化遺產、科學文化內涵都包含著文化的創造,它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縮影。而一個風景名勝能成為遊人嚮往的地方,正是因為這裡的文化意境是持久雋永的。
在花卉植物配置上一要強調它是自然環境,並在佈置上能夠融入自然。這裡所說的自然,不是雜草叢生,樹木歪枯,環境無序。而是以園藝的自然手法創造植物的合理配置,景觀的布序協調,建築的藝術組合,使人感受到一種自然、高雅的藝術。二是以文化為內涵,結合風景、歷史典故和民間傳說等來佈置。因此,我們在選用花卉上以宜多選用沉著性和對比不强烈的花卉,以保持它們古雅與寧靜的氣氛。在設計中配合景觀小品一起布置,強調精品意識、文化意識,來烘托南山招隱景區濃厚的文化底蘊。以此體現出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使其花卉、楹聯、詩詞、書法等多美學因素充分結合起來,做到雅俗共賞,以南山特有的文化歷史和自然風景吸引遊客。
在景區佈置上強調文化內涵的同時,要明確文化的共性與文化的特殊性,共性是表現人與天調的志向和情趣, 講究天人合一的思想。但具體到某一靠城中心的風景區或綠地,就要依據它在城市綠地系統中的地位與定性來研究它的特色。杜鵑花是鎮江的市花,招隱山上栽植了三萬多株,每年招隱景區都要舉辦“杜鵑花節”,對於“杜鵑花節”活動來講,布置時就要充分考慮到要融景、美景、靚景。在招隱隱碧流泉前,擺放兩盆大杜鵑,杜鵑周圍巧妙配以黃牽牛和紅一串紅、花盆底以紅牽牛遮擋並擺成一半弧形,色彩鮮明亮麗,高矮錯落的佈置,很好的突出了活動主題杜鵑。(圖2) 花卉依據漸進的方式創作出具有一定藝術價值和造型的景觀效果,不僅開闊了游人的視野,而且使花卉的藝術表現形式得到升華,體現具有時代主旋律的氣息。
3 南山招隱景區花卉植物景觀的主題意境
對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風景區,在表現形式上,我們認爲要從現代風格向清雅透逸和勁健拙樸的意境上來布置。花卉植物佈置得文化、藝術水準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園林植物的選擇和配置。在綠化的基礎上進一步美化、彩化環境、使用觀花及色葉樹種和五彩繽紛的時令草花,組成色彩豐富、繁花似錦、嫵媚動人或恬靜幽美的景色或花的世界。
花卉的選擇配置應突出各風景點、線、面的獨特性,使各具特色。在主要遊覽活動場所做到春花爛漫、夏蔭濃郁、秋色絢麗、冬景蒼翠,四時有景。根據不同的立地環境條件,不同季節特色和各種活動功能所要達到的某種意境要求,花卉植物配置有的以色彩鮮艶見長;有的以芳香馥鬱著稱;有的則以蒼翠挺秀取勝。特別是突出各個季相特色,呈現出景景不同、季季不同的景象,組成多樣變化的園林空間,使四季各有重點。
一般在一個局部或一個景點、景區範圍內,以突出一至兩種園林花卉作爲季相特色,有主有次,種類不宜過多,避免雜亂。例在南山招隱景區的植物配置上,因招隱以“隱”“幽”而馳名,植物配置歷來突出“隱”,根據地形地貌特色,運用傳統和現代的植物藝術手法,合理配置喬、灌、花卉、地被、草坪等,形成不同時空變化的景觀效果,豐富景觀內容,突出層次變化,使各景域與整個山林融為一體,展現淳樸的自然風貌。在入口東側的梅嶺,利用山坡上原有的楓香林做背景,大量栽植梅花,並適當配置竹子、垂絲海棠、紫薇、臘梅、桂花、杜鵑等花木,通過其他花木更好的烘托梅花,烘托出梅花的鐵骨錚錚和傲雪吐芳品質,讓梅文化在這裡得到集中展示,突出了梅嶺主題。在梅嶺對面的山水清音池邊栽植木芙蓉、淡竹、孝順竹、楓香、桃花等,形成芙蓉照水的景色。(圖3)
映山廳與山水清音池連接的是一條狹長的桃水澗,根據《招隱寺志》載:招隱寺有桃花澗。因此我們在兩側密植桃花,在水體中栽植水生花卉,沿溪行,空間逐步由幽閉轉入開朗。玉蕊花始產於招隱山,花朵極大,呈半透明狀,方圓十裡都可聞其香味,由於種種原因,唐末便滅絕了,爲了恢復招隱觀玉蕊的勝景,以綉球花代替,在映山廳周遍栽植了很多草綉球和木綉球,每當花開,雪浪翻滾,非常好看。(圖4) 在上山道路與山體的過渡區域植雞爪槭、香樟、銀杏、夾竹桃及石蒜、酢漿草等,以半規則式、規則式沿路栽成花徑,與自然山體平穩過渡,展示植物配置的層次美和群體美。道路西側寬闊區域以草坪為主,點綴紫薇、紅楓、海棠等,構成風景區內重要的觀賞區域。在山腰芝蘭堂處四周遍植蘭花草,形成“芝蘭出幽谷”意境。聽鸝山房曾是戴顒携鬥酒雙柑譜三部琴曲的地方,周邊配置孝順竹、桂花、八角金盤等與建築周邊的廊、泉、池、溪、瀑、雕塑等配合,形成竹籟,溪潺的天籟之音和黃鸝鳥啁啾之鳴,戴顒嘯傲山林,撫琴而歌的意境。
在通往招隱景區最高處——鳥外亭的山路兩側結合原有的女貞、桂花、合歡廣泛配植石蒜、麥冬、蔥蘭等,使沿路鳥語花香,產生“蟬嗓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在鳥外亭周邊充分利用山上自然山林櫸、櫟、楓香、黃連、榔榆等鄉土色葉樹,增植色葉樹選擇色葉樹種,如雞爪槭、南天竹、火棘、紅楓等,突出“秋韵”效果。這樣從景觀構成到文化內涵做到了意境深遠氣勢恢泓引人入勝的目的,更具文化藝術的品位。(圖5)
4 結語
園林花卉配置不但要注意其美的意境色彩搭配及其它造景要素和環境的和諧配合,還要注意結合意境題材特色和游覽時間等因素,創造園林景觀的特定氣氛,全面考慮在造景上的觀形賞色聞香等作用,結合立地環境條件和功能要求合理地布置創造出有有一定文化層次性的獨特景觀。它不要求植物品種的齊全、名貴,重要的是重姿態,考慮觀賞上的形式美,在于園林工作者如何巧妙地遠用多種手法點出風景特色,給遊客帶來視覺、聽覺、嗅覺上的享受。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